去年九月,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」推出由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鄺美雲(yún)常務副主席出品、主唱的愛國主義教育歌曲《我們的家》,至今已在數(shù)百間學校傳播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籌備,近日,推出普通話版,名為《祖國是我家》,這首作品由鄺美雲(yún)主唱、張家誠先生作曲填詞,凝聚了團隊的智慧與社會的期許,進一步深化了我對傳承中華文化這份信念的堅定和堅持。

《祖國是我家》的靈感源自最樸素的「家國情懷」。在創(chuàng)作過程中,鄺美雲(yún)常思考:如何讓愛國主義教育跳脫刻板印象?答案在於「真誠」。

過去一段時間透過《我們的家》的表演,與不同學校的學生們合唱,看到孩子們隨著旋律歌唱,眼中閃爍著純真的光彩,在歌聲中描繪「家」與「國」的畫卷,在音符間感受身為中國人的驕傲,是文化自信的種子已在生根發(fā)芽。音樂能跨越語言與地域,成為連接人心的紐帶。

文化傳播不是單向灌輸,而是雙向滋養(yǎng)。曾幾何時,大家可能對中華文化的疏離令人憂心。推進愛國主義教育,需要社會的合力。文化自信的建立需要代代接力,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條長河中的一滴水珠。期待與更多青年藝術家攜手,用現(xiàn)代化的藝術語言詮釋傳統(tǒng)文化,盼望透過跨界合作,讓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戲劇、影視等更多不同的文化載體。

(來源:雲(yún)觀大地、東周刊、香港文聯(lián))

責任編輯: 孫嬌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