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一隻黑貓於末世洪水中與其它動物展開了一段奇幻漂泊之旅。
●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。
●《牛仔返嚟喇﹗》×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百老匯院線獨家聯乘上映。
●水豚與黑貓對視。
●狐猴與狗也參與演出。
●蛇鷲振翅。
●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明日在港上畫。
●不同的動物穿越異域仙境,共同面對汪洋中的挑戰(zhàn)與危機。

近期備受矚目的冒險奇幻動畫電影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(Flow),贏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與金球獎等多項殊榮。這部由拉脫維亞導演Gints Zilbalodis執(zhí)導的「零對白」動畫,用上截然不同的美學與拉脫維亞動畫詩意,描繪一隻黑貓的漂流旅程,面對末世洪水,獨自登船求生,沿途與不同物種結盟,透過動物的本能互動,折射人類社會的合作與衝突以及生存、孤獨與救贖的普世命題?!裎末U徐逸珊

動畫片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在於它能夠徹底拋棄傳統(tǒng)動畫的擬人化對白。全片只依靠動物的本能行為、大自然音效與視覺符號交代每個劇情。這種創(chuàng)作手法看似冒險,卻意外地解放了觀眾的想像力。例如︰黑貓與野狗的「食物爭奪戰(zhàn)」中,鏡頭以手持式視角模擬追逐的動感,透過肢體語言與環(huán)境互動,無須一句臺詞便清晰傳達出生存競爭的緊張感。這種來自大自然的純粹,令電影超越了文化與語言的阻礙。

回歸動物的本真性

導演Gints Zilbalodis在訪談中提到,選擇零對白的形式是為了「回歸動物的本真性」,而這種選擇正好成為電影的靈魂。片中動物的行為全天然,不神化,例如:水豚保持情緒穩(wěn)定,象徵和平的調解者;狐猴癡迷蒐集玻璃瓶,暗喻人類對物質的執(zhí)念;蛇鷲因反抗族群權威而折翼,成為孤獨的理想主義者。這些角色雖然無言語,但透過細膩的動作設計傳遞出複雜的情感層次,黑貓凝視水中倒影、蛇鷲振翅時的掙扎等等,都能夠令觀眾在沉默中窺見人性的矛盾。

電影明確地以「大洪水」為背景,直接呼應《聖經》中的諾亞方舟神話,卻將人類徹底抹去,只留下動物在文明的廢墟中漂流。這種設定不單止隱喻氣候危機下的末世焦慮,更暗暗地批判人類在世界的重要性。洪水淹沒的城市雕塑、摩天大樓與森林,構成一幅蒼涼的圖像。然而,導演並未沉溺於絕望,反而透過動物的互助之旅,賦予末日以希望的重生意味。

尤其令人動容的是,這艘「動物方舟」上的成員並非完美無缺:黑貓敏感多疑,金毛犬盲從依附,狐猴貪婪自私,蛇鷲背負創(chuàng)傷。然而,正是這些缺陷讓牠們的成長互補不足。例如︰黑貓從獨善其身的孤獨者,逐漸學會捕魚分享、守護同伴;金毛犬擺脫群體意識,最終獨立思考等等。這種從「生存本能」到「群體覺醒」的轉變,既是對生命堅韌的表揚,也暗示人類社會的潛在救贖——唯有超越個體利益,才能夠團結抵禦共同的災難。

電影花5年半製作

即使製作成本預算只有大約350萬歐元(約2,934萬港元),遠低於荷里活動畫的十分之一,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卻以驚人的藝術完成度證明:動畫的靈魂在於創(chuàng)意而不是資本。影片採用免費軟體Blender製作,花上5年半時間,創(chuàng)造出獨特的視覺語言。例如︰洪水場景中,水面光影的流動既寫實又夢幻;而巨型鯨魚擱淺於樓頂的超現實畫面,則以冷暖色調對比強化末日的詩意。

導演的鏡頭運用亦堪稱大師級:開場的黑貓?zhí)油鰬蛞赃B續(xù)的長鏡頭貫穿叢林、溪流與廢墟,營造出沉浸式的緊張感;而蛇鷲升天的段落中,鏡頭從俯視的宏觀災難逐漸拉近至動物們的微觀表情,最終定格於極光下的神性瞬間,將個體犧牲升華為集體救贖的隱喻。這種技術與美學的平衡,使電影極具藝術片的哲思深度,又不失商業(yè)片的觀賞性。

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最值得細味在於:當人類從地球消失,動物反而展現出更純粹的「人性」。蛇鷲為保護同伴反抗同類,狐猴在危難中捨棄珍藏的玻璃瓶,水豚始終以平和化解衝突——這些行為直指人性中最高貴的品質:勇氣、無私與同理心。反觀現實中的人類社會,在氣候危機、戰(zhàn)爭中,是否已遺忘了團結的本能?

當大家用眼晴品嘗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前,本港小本製作的6分半鐘動畫短片《牛仔返嚟喇!》,將獨家於百老匯院線上映之所有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放映前播放,讓香港IP牛仔與拉脫維亞貓仔一同漂流。

【星光印花】送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換票證

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送出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電影換票證20張予香港《文匯報》讀者,有興趣的讀者請剪下《星光透視》印花,連同貼上$2.2郵票兼註明索取「《貓貓的奇幻漂流》電影換票證」的回郵信封(填上個人電話),寄往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3樓香港《文匯報》副刊部,便有機會得到換票證戲飛兩張。先到先得,送完即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