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/吳秋北
1963年,香港遭遇百年大旱,全港存水量僅夠維持43天。市民每四日僅得四小時供水,炎炎夏日中靠一碗清水加醋擦身度日;工廠因缺水停工,二十萬工友生計瀕臨絕境。在這嚴峻時刻,港九工會聯(lián)合會(工聯(lián)會前身)會長陳耀材先生挺身而出,聯(lián)同香港中華總商會向廣東省緊急求援。這份跨越羅湖橋的呼救,從廣州直達中南?!芏鱽砜偫硌讣磁陌澹骸笘|深供水工程由國家舉辦,列入國家計劃,全力保障香港同胞用水!」

彼時新中國剛經(jīng)歷三年自然災害,國民經(jīng)濟尚在恢復期,但中央毅然撥出3800萬元??睿ㄏ喈旍督袢諗?shù)十億元),協(xié)調(diào)14個省市、60餘家工廠優(yōu)先生產(chǎn)設備,鐵道部專列運輸物資。周總理更親自審定「東線方案」,以八級泵站令東江水逆流46米穿山越嶺,既解香港水荒,更惠澤沿途萬頃良田。這紙飽含深情的批文,將「祖國是香港最堅強後盾」的真情銘刻在83公里輸水線上。
時任廣東省長陳鬱,這位省港大罷工中走出的工運領袖,陳耀材會長寶安的老鄉(xiāng),深知香港同胞的苦楚。他率隊踏遍東莞至深圳的崇山峻嶺,在颱風肆虐的工地喊出「要高山低頭、令河水倒流」的豪邁誓言。上萬建設者以手挖肩扛對抗機械短缺,用血肉之軀搏擊五次十級颱風。年輕學子在施工中獻出生命,村民含淚遷離世代居住的村莊,護林員用46年穿破百雙布鞋守護水源林……1965年,這條承載著民族深情的「生命水脈」僅用11個月便全線貫通,創(chuàng)下世界水利史奇跡。

當東江水首次奔湧至香港時,陳耀材會長站在落成典禮現(xiàn)場心情激動。這張珍藏於工聯(lián)會檔案館的照片,凝固著兩地同胞心手相連的歷史瞬間。撫今追昔,我們深感香港的繁榮離不開一江清水,而清水背後是千萬建設者的血汗。
六十載春秋,東江水累計供港逾300億立方米,滋養(yǎng)著香港從製造業(yè)基地蛻變?yōu)閲H都會。工聯(lián)會始終銘記「飲水思源」的初心:我們組織青年赴河源萬綠湖植下「思源林」,讓「青年心·萬綠情」的碑石與蒼松共長;通過虛擬實境重現(xiàn)「樓下閂水喉」的艱辛歲月,讓「無時點滴貴,有時莫盡洗」的深意得以生動呈現(xiàn)。
萬里供水,涓滴關情。每一滴東江水彌足珍貴,都是同胞手足以血汗水凝結(jié)而成的情義。因此,我們必須以行動守護,從節(jié)約用水到參與植樹護林,讓環(huán)保成為日常;以科技創(chuàng)新,支持跨境水資源管理,提升供水韌性;以教育傳承,將東江故事寫入教材,讓青年銘記「共飲一江水」的根源,常懷報國心。
今日香江,維港燈火璀璨,海港碧水瀲灧,與深圳水庫的粼粼波光相輝映。當年市民敬獻的錦旗「江水倒流,高山低首;恩波遠澤,萬眾傾心」,恰是「一國兩制」下同胞深情的生動註腳。讓我們永誌不忘,香港的繁榮從來與祖國血脈相連。繼承東深建設者的赤子之心,守護國家安全,推動社會進步,建設好大灣區(qū),這正是對歷史最好的致敬!
願東江之水長流,願家國之情永續(xù)!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