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●文: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
日本著名小說家田中芳樹的歷史小說《天竺熱風錄》近日推出。田中芳樹著有《銀河英雄傳說》《亞爾斯蘭戰(zhàn)記》《創(chuàng)龍傳》等長篇小說,其中《銀河英雄傳說》於1988年摘得日本科幻小說大獎「星雲(yún)獎」,在亞洲引起轟動,影響了一大批在當時成長起來的作者和讀者。本書由知名日語譯者陸求實翻譯,陸求實是上海翻譯家協(xié)會理事,譯有井上靖《額田女王》、堀田善衛(wèi)《熱情的去向》等文學作品。
《天竺熱風錄》以盛唐時期王玄策出使天竺的真實故事為題材,在考據(jù)中融入想像力,讓史實與虛構穿梭於文本裂隙之中。王玄策的傳奇,在正史中不過寥寥數(shù)筆,而田中芳樹卻將這段「註腳」抻長為一部「大唐英雄傳說」,構思醞釀二十載,以瑰麗想像重述這位大唐英雄的傳奇壯舉。
田中芳樹曾以《銀河英雄傳說》聞名科幻界,其精湛的筆法與豐富的想像深受讀者喜愛,亞洲讀者將其與中國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並譽為「亞洲文壇雙璧」,劉慈欣也曾在《三體》中引用其筆下人物的經(jīng)典語錄作為致敬。
除了科幻之外,田中芳樹還對傳奇、歷史等題材多有涉獵,更對中國歷史文化頗有研究,將《隋唐演義》《岳飛傳》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編譯成日文小說,並創(chuàng)作了《紅塵》《奔流》《中國武將列傳》等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小說,《天竺熱風錄》也正是一部由中國盛唐時期的真實歷史故事脫胎而來的作品。田中芳樹以文學的形式描寫了眾多充滿魅力的中國歷史人物及事件,中國作家馬伯庸在《長安的荔枝》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中對歷史事件的書寫、對大唐微觀人事的關注,或許也曾受到田中芳樹的影響。
在《銀河英雄傳說》中,田中芳樹創(chuàng)造性地將三國智謀嫁接到星際戰(zhàn)場,而《天竺熱風錄》同樣展現(xiàn)出了豐富的時空穿透力:半文半白的章回體行文間,長安朱雀大道的車馬喧囂與恒河平原的象群嘶鳴次第展開,吐蕃鐵騎揚起的沙塵裹挾著梵語佛經(jīng)的餘韻撲面而來。
《天竺熱風錄》的獨特,在於它既非傳統(tǒng)歷史小說,亦非架空傳奇,考據(jù)中融入了想像力,史實與虛構交錯並行。書中對戒日王朝秘辛的描摹,堪比玄奘《大唐西域記》的文學變奏;而王玄策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多少紀錄,則暗合司馬遷《史記》中的筆法:英雄的隕落,總是帶著宿命的涼薄?!妒酚洝げ牧袀鳌返慕Y尾寫道:「巖穴之士,趨舍有時,若此類名湮滅而不稱,悲夫!」田中芳樹在本書後記中提出的疑問與司馬遷的慨嘆遙相照應:「曾做出過如此英雄壯舉的人物,為什麼卻湮沒在蕓蕓眾生中,沒有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頌至今呢?」而田中芳樹的回答,或許藏在那幅氣勢磅礴的路線圖中:每個坐標都是生命的刻度。英雄會遲暮,但踏破萬里的足跡本身,已是對虛無的抵抗。
評論